吐鲁番盆地四面环山,因为降水少、蒸发量大,北边的天山山脉有大量冰川,部分冰川融化后渗入地下,这里的先民们便创造性地在地下开挖出一条条暗渠,把人们望眼欲穿的巍峨天山冰雪融化之水引来。冰川雪水穿越炽热的火焰山来到火洲大地,她清澈透亮,绵绵流长,如诗如歌,不仅滋养本地的葡萄、桑树等,更滋养着一代代吐鲁番人。
南宋朱熹说:“问渠那得清如许?为有源头活水来。”坎儿井的水是天山的恩赐。被称之为“火洲”的吐鲁番,干燥、高温也几乎成为它的代名词。但这种极度的干旱不是绝对的,上苍在关上一扇门的同时也会为你打开另一扇窗,重要的是要找到那把打开窗户的钥匙。坎儿井就是吐鲁番人解决用水问题最好的金钥匙。
在吐鲁番,因为降水少、蒸发量大,这里的先民们便创造性地在地下开挖出一条条暗渠,把人们望眼欲穿的巍峨天山冰雪融化之水引来。真的很难想象,没有现代化的设备,古代劳动人民是怎样在潮湿暗中的地下,用最原始的挖掘和照明工具,一寸,一尺,一米……一直凿通了总数1100多条、全长超过5000公里的地下河流,那一条条河流在地下汩汩奔涌的场面该是何等壮不雅观!
白叟从一间干打垒的土房子里走了出来,笑容可掬,个头很高,虽然已经80岁了,但身体看起来却十分健朗。我们在涝坝边会合,白叟伸出手和我们一一握手。面积百余平方米的涝坝周围植物生长得十分茂盛,形成了一块小小的绿洲,不时飞来几只白鹭和蓑羽鹤。吐尔逊说:“坎儿井和这个小涝坝是这片草场的水源,附近的羊、牛、雀娃子(野生鸟类),都在这儿喝水。”记者跟随白叟一起去察看坎儿井现状。从涝坝再往南走是明渠,坎儿井里的水欢快地流淌着,水质清澈,记者品尝了一口,井水清凉甘甜,十分解渴。